解讀節氣,讀懂中國。滬上高校專家用日語分享二十四節氣的傳統由來,普及節氣知識及其背后的中華文化。
陽歷2月19日前后,氣溫回升、雨水漸增,就到了雨水節氣。此時,江南大部分地區一派早春景象。菜花、杏花、李花次第盛開,農戶們開始選種、培土、施肥為春耕做準備。此情此景被唐代詩人韓愈稱為“一年中最美的時節”。詩中提到的小雨、綠草、楊柳都是早春的自然現象。而中國古代的《逸周書》,則將雨水的特點歸納為“三候
?“立”在漢語中是開始的意思,「立春」通常在每年2月4日前后,氣溫、日照、降雨開始上升和增多,我們可以從泥土中呼之欲出的小草以及柳條上的嫩芽等,感受到春天來臨的氣息。古時,極其喜愛柳樹的唐代詩人賀知章也被立春時節的柳樹所吸引,并將那淡淡春意永遠留在了紙上。詩歌的最后兩句則是將二月立春時節的
親,請掃描下方二維碼,分享給微信的小伙伴們!
劍網行動舉報電話:12318(市文化執法總隊)、021-64334547(市版權局)
Copyright ? 2016 Kankanews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看東方(上海)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